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指南与共识
来源: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 44: 197-211. 发布日期:2017-03-06 浏览:2069
加入收藏

近年来,人们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治疗不规范的情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在2010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的临床证据进行了系统研判,参考了国际最新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经认真研究讨论,制订了本共识,在易患因素、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对妊娠期和肿瘤患者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给出了正式推荐,旨在提供我国急性肺栓塞诊治的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医疗决策。

定义

肺栓塞是由内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最常见的急性肺栓塞类型,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占急性肺栓塞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急性肺栓塞即PTE。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 VTE):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VTE。


诊断

急性肺栓塞不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检查如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也缺乏特异性。多排螺旋CT、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常能明确诊断,但费用高,尤其肺动脉造影具有侵入性,许多基层医院尚不具备检查条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荐对怀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然后进行初始危险分层,最后逐级选择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必须迅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外科血栓清除、经皮导管介入治疗、静脉滤器置入、院外治疗等。


在药物、外科或介入再灌注治疗的同时,通常需使用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通过直接正性变力性作用可改善右心室功能,同时通过刺激外周血管α受体升高体循环血压,也能改善右心室冠状动脉灌注,但限于低血压患者。


对于无休克或持续性低血压的妊娠患者,推荐进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需根据体质量调整剂量,一般无需监测,但对于极端体重或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应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