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园地   >  病例荟萃
来源: 中日肺血管病多学科会诊平台 发布日期:2017-02-18 浏览:2048
加入收藏

患者男性,16岁,主因“左下肢肿胀4年,活动后气短1年”入院。 

现病史:

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患肢无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及活动障碍,查双下肢深静脉超声示左侧股总、股浅、腘静脉血栓形成(陈旧性),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磷脂综合征”,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规律监测INR控制2.0-3.0之间;3年前因复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自行停用华法林后再次出现左下肢肿胀,随后出现活动后(上五层楼)胸闷、气短明显,日常生活未受明显影响,未行诊治;1年前自觉活动耐量较前明显下降,上四层楼即感气短明显,无发热,无胸痛、晕厥,无咯血,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再次就诊,查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三尖瓣反流(轻-中度),肺动脉高压(PASP 97mmHg),给予利尿、抗凝、降肺动脉高压等治疗,症状较前好转,仍有活动后气短,今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发病以来精神、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5/78mmHg,全身皮肤无皮疹、皮下出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9.15×109/L,RBC 5.5×1012/L,HGB 165g/L,PLT 168×109/L。

ESR:1mm/h

肝肾功:Cr 63μmol/L,UA 596μmol/L,AST 19IU/L,ALT 31IU/L,TBIL 13.15μmol/L,DBIL 3.63μmol/L。

心梗三项+NT-proBNP:NT-proBNP 1240pg/ml,CK-MB和cTnI(-)。

动脉血气(未吸氧):PH7.42、PCO2 32.7mmHg、PO2 64.7mmHg、SO2 93.5%。

凝血功能:PT 27.3秒、INR 2.55、APTT 48.3秒、蛋白C活性39%、AT-III 104%、D-二聚体0.22mg/L。

ANCA、抗核抗体谱、抗心磷脂抗体均(-),狼疮抗凝物1.61↑,甲状腺功能(-)。

术前常规、肿瘤标志物、尿常规、粪便分析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1.电轴右偏 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右房肥大 4.Ⅱ、Ⅲ、aVF,V2-4 ST-T改变。

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

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超声: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反流(少量 )、右室收缩功能稍减低、室间隔稍厚。

肺通气灌注显像:双肺多发血流灌注减低,考虑肺栓塞表现。

CTPA:多发肺动脉栓塞,右侧为著;右侧胸腔、心包少量积液。


诊治思路分析:

1. 关于病人诊断:

患者青少年男性,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查抗心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因抗凝治疗中断后出现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没有血管炎和肿瘤证据。基于病史和影像学特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明确。

2.治疗效果:

综合分析病史,患者停华法林后再次出现下肢水肿,活动耐量下降,超声心动示肺动脉高压。关键问题是患者存在易栓症、抗磷脂综合征,既是血栓发生的原因,也是血栓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3.下一步治疗方案:

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造影术:肺动脉压95/40(58)mmHg,PAWP 10mmHg,肺血管阻力826dyn/(s﹒cm5),肺动脉造影示双肺动脉多发充盈缺损,右肺上叶前段、下叶动脉闭塞。

利伐沙班抗凝和羟氯喹治疗可以预防新鲜血栓形成,对于已经机化的陈旧性血栓,药物治疗很难取得效果,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如果不行手术治疗预后较差。

经过CTEPH专业小组术前反复讨论,有手术适应征,2017-1-11于全麻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术后肺动脉平均压降至23mmHg,肺动脉阻力降至320dyn/(s﹒cm5),右心室较前明显缩小,右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再灌注肺水肿,术后24小时拔除气管插管,第3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讨论与思考:

1.  青少年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需要临床医生关注:(1)对于存在临床危险因素的青少年,包括手术、创伤、骨折、恶性肿瘤、重症感染和入住ICU等,如果合并卧床制动等情况,血栓高危患者应该采取恰当预防措施;对于没有确切危险因素的青少年血栓,应该注意以下潜在的问题:①肾病综合征;②抗磷脂综合征;③易栓症,如蛋白C、蛋白S缺陷、抗凝血酶缺陷,即使没有这些缺陷,也不排除其他易栓缺陷;④潜在的恶性肿瘤;⑤潜在的先天性心脏病或肺血管结构异常;而前三项是临床需要高度重视的。(2)一旦明确诊断肺血栓栓塞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即应该给予规范抗凝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新型抗凝药物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要对潜在的危险因素给予关注并积极处理,如抗磷脂综合征、易栓症等。(3)对于青少年肺栓塞,规范的抗凝治疗疗程结束后,在考虑停药之前应该进行全面评估,在病因去除之前不要轻易停药,一定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决策。对于青少年肺栓塞,在规范治疗的情况下,复发或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机率很低,但应该定期评估和监测血栓复发和肺动脉高压的可能.

2.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早期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晚期阶段右心衰竭的征象才会日益明显,水肿和咯血也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的治疗方法,手术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下进行,手术适应证包括:术前WHO心功能分级II-IV级,外科手术可及的肺动脉主干、叶或段肺动脉的血栓。年龄、心功能不全和肺血管阻力高低并不是手术禁忌。无法行PEA手术或PEA术后持续性或再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预后较差。

4.  临床医疗需要兼顾其社会和家庭影响,患者为独生青少年男性,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风险较高,认真准备手术的同时,需要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